海珠:以数字技术赋能广州塔景区品质提升
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经验巡礼23
【资料图】
高耸入云的广州塔,是每个旅客到广州必“打卡”的景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广州塔知名度不断提高,广州塔及周边区域成为旅游热点景区,2021年6月海心桥开通后,客流量再次提升。
为保障景区安全有序,海珠区成立了广州塔景区联勤指挥部、广州塔景区管委会等机构,并划定大景区范围1.65平方公里及核心区域0.23平方公里进行精细化管理。区政务数据局会同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开发“数联、物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环境“智治力”和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水平。
提升“智慧”水平
优化治理效能
为更便捷有效地对广州塔进行人流、客流、车流等管理,由海珠区政务数据局开发了“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广州市首个以实用为导向的数字孪生平台,大到地标建筑物,如广州塔、海心桥、媒体港等客流密集区域,小到城市设施部件,如井盖、消防栓等安全隐患设施,系统进行全面1:1的3D数字还原,实现了广州塔景区向数字空间的全息投影,使得景区内的人、屋、车等各类资源数据实时展现。通过相关识别算法,智能感知景区客流态势,人员、车辆信息及活动轨迹,智能识别占道经营、景区“六乱”等不文明行为,实现“一屏感知、一网调度”、减少人力肉眼巡查,切实提升该地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人流热力图显示界面。
通过该系统,广州塔景区联勤指挥部可以精确掌握景区内各区域的游客分布和变化趋势,从而建立起人流承载预警机制。
“当景区核心区域客流在2万人以下时,该区域的车流、人流不受限制。当核心区客流量分别达到2万、3万、4万的时候,对应启动三级、二级、一级预案,平台上将有针对性地对人流车流路线、警力分布、路障卡口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提前连接景区内29个应急广播点位、预先录入18种场景的宣传语音,根据大客流管控需求随时在平台上一键开启相关点位的广播。”海珠区政务数据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提升防控水平
打造平安景区
作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广州塔景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500万人次,据统计,日均登塔人数约4000人次,常态下景区日均客流量约为8.5万人。如此高密度的人流数量,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在此背景下,海珠区由政法委、宣传部、公安、文广、市场、住建、城管、应急等部门和广州塔管理方共同推动,在广州塔景区建设联勤指挥部,将其作为大型活动、重大节假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联勤指挥平台,并搭建了三级联勤指挥架构。
日常工作中,海珠区公安分局联合广州塔景区管委会、属地街道和广州塔管理方,建立一支物业专业队伍,会同广州塔内保力量、周边最小应急单元,协同做好广州塔地区综合整治。同时,区公安分局以海心桥和广州塔为支点,设置2个快速反应巡区,部署专业处突队伍定点值守,将景区划分为核心管理区和重点管理区,由公安专业力量、广州塔最小应急单元等安保力量叠加巡逻覆盖,通过对讲机与景区各勤务单位通联,形成网格联动防控布局。
广州塔景区联勤指挥部启动,值班人员正在调度指挥。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联勤指挥部、公安值守警力等可以迅速通过对讲机调度最近力量前往处置,并同步调取现场视频监控掌握实时情况,实现与一线勤务的无缝衔接、快速响应。2021年10月6日,海珠区公安分局接到上级紧急通报,1名犯罪嫌疑人在广州塔附近出现。接报后,广州塔景区联勤指挥部立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开展搜捕,最终仅用17分钟便在广州塔顶成功抓获该嫌疑人。
当广州塔景区人流量增长到一定密度时,联勤指挥部、公安警力在广州塔路口、财富码头入口设置武装卡口,禁止车辆进入,避免人车混行,并在整个核心区设置硬质隔离防线,构建整个区域的逆时针大循环人流流线,并联合公交、地铁等单位,采取地铁“飞站”、空车转运等措施,安全有效疏散游客,有力提升景区治理效能。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塔上突发事件处置、涉爆危险物品处置、日常案事件查获处置等工作机制,形成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牢安全底线。”海珠区公安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工作成效】
为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广州塔景区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海珠区政务数据局会同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开发“数联、物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广州塔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环境“智治力”和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水平。平台上线后,分别荣获2022年度数治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治理优秀案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届“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应用奖项,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
【记者】汪棹桴
【作者】 汪棹桴
南方法治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